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中医以文心雕龙黄帝内经为(9)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找到根除病的良方固然重要,但是,与西医相比,《黄帝内经·素问》里所说的“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国传统中医最独

找到根除病的良方固然重要,但是,与西医相比,《黄帝内经·素问》里所说的“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国传统中医最独到之处。早在周代,中国就存在着一类调和平日食物以养生的医生——“食医”。(53)《十三经注疏》(三),第21页。防病更胜于治病是中国传统中医的宗旨。同理,诊断病症、查找病因、探究根除药方虽然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但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修身”(《宗经》)之道更独特。而且,以刘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里所说的用以治疗未病的主要方法与中医里的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学”“养气”“四气调神”三个方面。

1.学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较早明确把学理等同于药理并进行论述的是晋代葛洪。他说:“人知药理病,不知学理身。……是以圣人实之于文,铸之于学。夫文学也者,人伦之首,大教之本也。”(《抱朴子内篇·佚文》)而明确把医之道与文之道放在在一起比较论述的是简文帝萧纲。他撰有《劝医论》,全文整体从治未病角度,基于“始学则负墟尚谀,积功则为师乃著,日就月将,方称硕学”的理念,认为医师与作者都要博学。他劝诫医师要“终夜讲习”“网罗愈广,钩深理见”。“又若为诗,则多须见意,或古或今,或雅或俗,皆须寓目。详其去取,然后丽辞方吐,逸韵乃生。岂有秉笔不讯,而能善诗,塞兑不谈,而能善义?扬子云言:读赋千首,则能为赋。况医之为道,九部之诊甚精,百药之品难究,察色辨声,其功甚秘,秋辛夏苦,几微难识。”(54)《全梁文》(上),第120页。以“宗经”为根治文病良方的刘勰亦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文章由学”(《事类》),“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体性》)。“学”可以使作者避免患许多文病。如在《神思》篇,根据“思之缓”“思之速”,他把作者分为“骏发之士”“覃思之人”两种,认为二者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更进一步,刘勰提出并论证了“综学在博”(《事类》)。他一方面认为,任何作家的创作不仅离不开而且也不可避免地要借鉴和吸收前人的文化遗产。“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裂膏腴。是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蹠必数千而饱矣。”(《事类》)另一方面认为,只有博览群书,作者才具备识别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知音》)。因此,刘勰明确把“积学以储宝”作为“驭文之首术”(《神思》)之一。后代人们沿袭刘勰这一观点,明确以诗文中“少学”为病,如唐代李翱《答朱载言书》有“多病少学”之论。刘大櫆则认为“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并把“书卷”列为“行文之实”。(55)刘大櫆:《论文偶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2.养气

中医认为“气”是人之根本,人的生老病死皆源于气。“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儾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举痛论》)所以,中医历来重视气的调养。如《上古天真论》里有“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论。《周礼·食医》里既有“气从以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论,也有疡医“以五气养之”“以苦养气”之说。汉代王充首次撰写《气寿》专篇,探讨了人之气与其寿命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寿命的长短是由他所禀赋的天然之气多少决定的。他说:“禀寿夭之命,以气多少为主性也。”“禀气渥则其体彊,体彊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三国时期的曹丕则首次明确以气论文,并评价作家、作品。他说“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故“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显然,曹丕所说的“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之“气”,即中医和王充所说的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独特的生命之气。曹丕的文气说直接影响了六朝文学批评。如萧绎、沈约分别批评《金楼子》、谢灵运为文“气不遂文,文常使气”(56)萧绎:《金楼子序》,载《全梁文》(上),第191页。、“芜音累气,固亦多矣”。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则不仅称赞曹丕“重气之旨”,大量引用其言语,而且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补充和完善。这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文章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lnzyzzzz.cn/qikandaodu/2021/0722/689.html



上一篇:这人和人就是缺共振
下一篇:鲁迅为何骂中医是骗子

辽宁中医杂志投稿 |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辽宁中医杂志版面费 | 辽宁中医杂志论文发表 | 辽宁中医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辽宁中医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