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中医以文心雕龙黄帝内经为(14)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有机整体的思想 人及其文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同源同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浓厚的有机整体思想。中医既认为人是一个由各个部分
2.有机整体的思想

人及其文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同源同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浓厚的有机整体思想。中医既认为人是一个由各个部分尤其是形、神组成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部分生病都与其他部分密切相关,又认为人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一个部分,人要全身保命就要与天地万物和谐统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医里这种人与万物共存共生的有机整体思想,在以刘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里有充分的表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就是一种有机整体诗学,这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文学作品被人们视作一个由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文附质”“质待文”“文质相称”“华实相胜”及“情采”相宜,历来是以刘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要旨。对此,刘勰在《情采》篇有比较充分的论证。“文质”“华实”“情采”是《文心雕龙》里比较普遍存在的术语。刘勰认为文学作品是由“情”“采”两个部分组成的统一体,二者相得益彰是“立文之本源”。他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说“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作者只有“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若“繁采寡情,则味之必厌”。不仅如此,刘勰还常常运用上述思想评论作家或作品,如“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情采》),以及“荀况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马融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才略》)等。

其次,强调整体,反对孤立。有头有尾或首尾一致、原始要终,是刘勰文论的一个根本思想。他明确声称“原始以表末”(《序志》)是他文论的基本方法。而文学创作被他划分为一个有头、中间和结尾的过程。刘勰认为据此作者才能创作出“首尾圆合,条贯统序”作品,否则便会滋生文病。他论证说:“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熔裁》)而《附会》篇里“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以及“篇统间关,情数稠迭。原始要终,疏条布叶”之论俯拾即是。至于以刘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载”(《丽辞》)的骈文创作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整体诗学观的体现。

最后,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互为依存关系。以刘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有机整体诗学认为,文学的组成、结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直接影响着文学的存在状态。例如,刘勰在《章句》篇详细论证了文学文本的生成问题。他认为文学文本是由组合关系生成的。其中字是最小、最基本的单位,字与字之间的组合生成了较大一级的单位——句,句与句之间的组合又生成了较大一级的单位——章,章与章之间的组合生成了更大一级的单位——篇。各级单位之间“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内在逻辑联系的存在,使得各级单位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假如某一级单位有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单位甚至整体,诚如刘勰所说“若辞失其朋,则羁旅而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即便是一篇文章中字的笔画多少,刘勰认为作者也要用心搭配使用,因为“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暗”,“两字诡异,大疵美篇”(《练字》)。

3.多元综合

中国古代中医里人与万物共存共生的有机整体思想,也赋予人们看病、治病一个基本理念和方法——多元综合。全方位、立体是其特点。一般来说,中医向来把人身体上某个部位患病视作整个人患病。而且,对于疾病,中医生不做孤立检查,而是借助于望、闻、听、切,通过观察包括气色、声音等在内的人外在的形貌做出诊断,即《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的“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也。尤其是治病,中医更是同时考虑到诸多外在因素,采用多种方法“杂合以治”(《素问·异法方宜论》)。这种“杂合”既要充分顾及病人意愿及其诸多个体因素,从而“得病之情”,因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素问·五藏别论》),又要兼顾四时、地域、地势、气温等诸多外在因素。《黄帝内经》里此类论述比比皆是,仅《素问·五常政大论》里就有“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以及“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等论述。所以,“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素问·五常政大论》)是中医要旨。它从人的身心、内外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联、协调出发,融人的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治疗乃至社会治疗于一体,强调修身、治心与医疗的统一。

文章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lnzyzzzz.cn/qikandaodu/2021/0722/689.html



上一篇:这人和人就是缺共振
下一篇:鲁迅为何骂中医是骗子

辽宁中医杂志投稿 |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辽宁中医杂志版面费 | 辽宁中医杂志论文发表 | 辽宁中医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辽宁中医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