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辽宁沿海旅游发展之路(2)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辽宁省沿海旅游发展策略 (一)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助推旅游文创产品更新换代 产业选择是发展旅游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推进旅游业绿色发展

四、辽宁省沿海旅游发展策略

(一)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助推旅游文创产品更新换代

产业选择是发展旅游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推进旅游业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引入绿色旅游产业。提高环保因素在旅游项目审批中的比重,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企业,不再拘泥于过去大型工程、设施建造类的“政绩”项目,开始着眼于园林绿化、生态恢复、特色商铺、创意集市等新型产业的布局。旅游文创产品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载体,它不仅要体现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更要蕴含该地区的文化价值。况且,在当今这个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绿色环保与可重复利用性,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在辽宁沿海各市中,旅游文创产品普遍仅仅停留在旅游纪念品的层次上,散发出浓浓的工业流水线气息,这显然不能让眼光越来越高的消费者们满意。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引入专业企业,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文创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二)加强区域协作,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推动辽宁沿海旅游的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大工程,并不是某一个城市或者某一片地区能够独立完成的。虽然辽宁沿海旅游业近些年来呈发展态势,但是也明显呈现出东强西弱、景区分散、互不联系、各自为营的发展状态。大连、丹东、锦州发展较快,其余城市发展较慢,这种不平衡制约了该区域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市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辽宁沿海旅游要想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各市协作,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界限,更好地整合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信息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在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沿海各市建立健全协作体制机制,建立共同发展联盟用以统筹沿海旅游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沿海各市要树立“全局”理念,整合不同地区的特色资源,建立跨行政区划、跨职能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推动全省沿海旅游业向着一体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政企合作发展,构建绿色公共服务体系

21世纪被称为是一个绿色的时代,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绿色潮流正席卷全球。绿色市场的迅速崛起,势必要求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中注入绿色要素。在绿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旅游企业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从有利于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旅游地的绿色公共服务体系,是旅游城市以及旅游企业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发展的必然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在重点的领域精准发力,促进政企合作深入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政策。

提高绿色公共服务能力,旅游企业要大力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各类自然旅游资源条件为游客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在旅游的规划和开发时要注重保护各种自然资源。但是,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旅游环境的保护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政府的投入和干预,政府对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与指导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于旅游绿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与旅游企业加强合作,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于景区绿色改造的支持力度,把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使企业与诸群体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绿色规划设计,构建生态城市圈

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相关管理建设制度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不够重视,导致问题频出。辽宁属于资源依赖型省份,其依赖相关资源而发展经济的模式在旅游中也有体现,这也就导致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道路僵化,造成了大量旅游资源浪费的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样的模式,就要改变制度的顶层设计,把绿色发展理念、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列入统筹与规划设计中。快速增长的人口与人口的加速流动,增加了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引发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城市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数第一要务。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生态城市。用生态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以生态环境为鲜明特色的美丽之城。

文章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网址: http://www.lnzyzzzz.cn/qikandaodu/2021/0518/543.html



上一篇:乡村旅游助推辽宁省乡村振兴的对策
下一篇: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投稿 |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辽宁中医杂志版面费 | 辽宁中医杂志论文发表 | 辽宁中医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辽宁中医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